青春之声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 >  正文

那一代的知识分子

 你可能看过钱钟书的《围城》,听过他的爱国情怀,赞过他的博学多才。可今天我却想分享一本她写的书,钱钟书心目中那个“最贤的妻,最才的女”——杨绛。

“从今以后,咱们只有死别,再无生离”。是的,就是她的《我们仨》。

《我们仨》是杨绛先生的女儿钱媛起草却未完成的文章。而杨绛在女儿和丈夫相继离开的几年后,决定把思念化成笔尖上的墨,再用简单朴素却超乎寻常的文字,不紧不慢、井然有序地回忆起来。让今天的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、体会到一个家庭相守相助、相聚相失的过程。虽然带有一丝的心疼与伤感,但更多的是感受到温暖和力量。

让我感触最大的,是杨绛先生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与行为。从长处动乱又艰苦的国共时期到文革时期,她仍能保持积极乐观且“与世无争、与世无求”的心态,一边享受和家人过着平淡却快乐的生活,一边不停地在书中寻找乐趣、充实自己。

“我们与世无争,与人无争,只求相聚在一起,相守在一起,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”。这个温馨的小家庭,会共处又各自读书、会一起玩耍打闹、会相互分享各种琐碎的趣事。简单、融洽、幸福,像家人、像朋友、又像师生。

“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,从不停顿地是读书和工作,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”。在国外未接洽入学事前,杨绛先生大部分时间都会到大学图书馆自习,完成给自己安排和设定的课程。在师大工作时,即使需要照顾生病的丈夫和女儿,她仍会挤出时间,继续翻译《堂·吉诃德》。

每个人的生命和生活的轨迹都不一样。有时候,有些道路、有些处境是我们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,这似乎是命运的安排。听天由命好像成了我们唯一的选择。这看似是对生活的妥协,对命运的认输。其实不然,走哪条必经的道路都无关紧要,最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踏实地走好那条生命的必经之路。

而我,只希望走在各自途中的你我,会有醒悟的那一天,在面对世上的一切人或事或物时,都能心如止水、面向阳光。就像杨绛先生说的那样:“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,到最后才发现:人生最曼妙的风景,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;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,到最后才知道:世界是自己的,与他人毫无关系。”

转自院报总第51期   16级传播与策划专业  周倩仪